半衰期计算器

半衰期计算器可用于计算经过一定时间后放射性物质剩余的量,也可以根据剩余量计算经过的时间。

输入参数

计算结果

计算公式

\(N(t)=N_0\times(\frac{1}{2})^{\frac{t}{T_{\frac{1}{2}}}}\)

其中:
\(N_0\) 是初始物质的量(克);
\(T_{\frac{1}{2}}\) 是半衰期(时间单位);
\(t\) 是经过的时间(与半衰期相同时间单位);
\(N(t)\) 是经过时间 \(t\) 后剩余物质的量(克)。

半衰期计算器使用指南

了解如何使用半衰期计算器及其工作原理

使用方法

  1. 在“初始物质的量(克)”输入框中输入放射性物质开始时的质量。
  2. 在“半衰期(时间单位)”输入框中输入该物质的半衰期,注意时间单位要统一。
  3. 在“经过的时间(与半衰期相同时间单位)”输入框中输入从开始到现在经过的时间,时间单位要和半衰期的时间单位一致。
  4. 点击“计算”按钮,即可在“剩余物质的量(克)”框中看到经过指定时间后剩余物质的质量。
  5. 若要重新输入参数进行计算,点击“重置”按钮清空输入框内容。

原理说明

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。该计算器基于指数衰变的原理,随着时间的推移,放射性物质的量会不断减少,且减少的规律符合指数函数。通过公式 \(N(t)=N_0\times(\frac{1}{2})^{\frac{t}{T_{\frac{1}{2}}}}\) 可以准确计算出经过时间 \(t\) 后剩余物质的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