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妇产假计算器

计算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和工资收入

使用说明:

  1. 选择所在地区(不同地区产假天数不同)
  2. 输入公司缴费基数(社保缴费基数)
  3. 输入个人月工资(税前工资)
  4. 系统自动计算生育津贴、单位补差和总收入

生育津贴

0元

单位补差

0元

总产假工资

0元

月均收入

0元

收入构成占比

生育津贴 单位补差

产假工资计算指南

什么是生育津贴?

生育津贴是国家法律、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,给予的生活费用。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。

计算公式说明

  • 生育津贴 = 公司缴费基数 ÷ 30 × 产假天数
  • 单位补差 = (个人月工资 - 公司缴费基数) ÷ 30 × 产假天数(仅当个人工资高于缴费基数时)
  • 总产假工资 = 生育津贴 + 单位补差
  • 月均收入 = 总产假工资 ÷ 产假月数

各地区产假天数

  • 上海/北京:158天(国家规定98天+地方增加60天)
  • 广东:178天(国家规定98天+地方增加80天)
  • 浙江:128天(国家规定98天+地方增加30天)
  • 其他地区:98天(国家规定基础产假)

重要提示

  • 生育津贴由社保基金支付,不占用公司成本
  • 如个人工资高于缴费基数,差额部分由单位补足
  • 具体政策可能因地区而异,建议咨询当地社保部门
  • 计算结果仅供参考,实际发放以相关部门审核为准

常见问题

生育津贴什么时候能拿到?

一般在产假结束后1-3个月内到账,具体时间因地区而异。建议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并及时申报。

缴费基数和实际工资不一致怎么办?

如果个人实际工资高于公司缴费基数,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。如果实际工资低于缴费基数,按生育津贴标准发放。

需要准备哪些申报材料?

通常需要:身份证、结婚证、准生证、出生证明、医院诊断证明、社保卡等。具体要求请咨询当地社保部门。